特教系簡介
✱ 特教系簡史
本學系於民國76年(1987年)正式成立,係奠基於民國55年(1966年)即已成立的「盲生就讀國資民學校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」之特教師資培育,該師資班培育視覺障礙學生輔導員,為國內最早的特殊教育師資培育單位。本學系成立十多年後並陸續開設「特殊教育碩士班」、「輔助科技研究所」與「重度障礙研究所」,培養高階專精教育與研究人才;更於民國97年(2008年)開設博士班,成為國內第四所提供博士課程之特殊教育學系。本學系除了特殊教育的師資培育與學術研究,歷年來也持續與校內另二個相關單位—特殊教育中心、視覺障礙教育與重建中心,合作無間,共同致力於特殊教育的精進與推廣。
年代 |
重要紀事 |
1966 |
成立「盲生就讀國資民學校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」 |
1980 |
成立特殊教育中心 |
1987 |
成立特殊教育學系 |
1988 |
開設特殊教育學系暑期進修班 |
2000 |
開設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|
2001 |
開設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 |
2006 |
開設輔助科技研究所、重度障礙研究所 |
2008 |
開設特殊教育學系博士班 |
2011 |
「輔助科技研究所」與「重度障礙研究所」整併入特殊教育學系, 更名為「特殊教育學系輔助科技碩士班」與「特殊教育學系重度障礙碩士班」 |
2022 | 「特殊教育學系重度障礙碩士班」整併入「特殊較育學系碩士班」 |
任期別 |
系主任、任期 |
第1任 |
陳英三教授(76.8.1-78.7.31) |
第2、3任 |
何華國教授(78.8.1-83.7.31) |
第4任 |
莊妙芬教授(83.8.1-86.7.31) |
第5任 |
吳昆壽教授(86.8.1-89.7.31) |
第6任 (兼研究所所長) |
王亦榮教授(89.8.1-92.7.31) |
第7、8任 (兼研究所所長) |
吳昆壽教授(92.8.1-96.2.29) 詹士宜副教授 (代理,96.3.23-96.7.31) |
第9任 (兼研究所所長) |
詹士宜副教授 (96.8.1-99.7.31) |
第10任 (兼研究所所長) |
林淑玟教授 (99.8.1-99.10.31) 楊憲明副教授 (代理,99.11.1-100.7.31) |
第11任 (系所合) |
何美慧副教授 (100.8.1-103.7.31) |
第12任(系所合) |
李芃娟副教授 (103.8.1-106.7.31) |
第13任 (系所合) |
何美慧副教授 (106.8.1-109.7.31 ) |
第14任 (系所合) | 曾怡惇副教授 (109.8.1-110.8.31 ) |
第15任 (系所合) | 劉俊榮副教授 (110.9.1-113.1.31 ) |
第16任 (系所合) | 李芃娟教授 (113.2.1 - ) |
✱ 本學系的目標
一、教育目標
本學系提供學、碩、博三階段的教育,旨在培育特殊教育需要的優秀專業人才。
學士班為全師培,主要以培育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為主,並重視增進特殊教育行政與其他特殊教育服務專業之相關素養。特殊教育服務專業相關素養之增進,除了可強化本系師資生的特殊教育專業品質,亦擴展本系學生未來生涯發展的選擇(例如:特殊教育行政人員、職業重建人員、行為問題處理專家、或其他特教相關服務專業人員)。
博士班、碩士班主要為培育優良的特殊教育(含輔助科技)學術研究人員;但本系亦強調順應研究生的進修目標及其專業背景,除了增進學術研究知能,亦深化研究生既有的特殊教育、特教行政、或特教相關專業服務之專業基礎,並將研究生的專業能量導入特殊教育實務與研究品質的提升。
二、學生專業知能發展目標
本學系的專業知能發展目標,包含四大項目:
- 建立特殊教育基本專業知識、信念與態度。
- 建立學科教學知能與特殊教育專業技能。
- 建立促進學生權益的能力。
- 建立問題解決與創新的能力。
三、學生專業核心能力指標
(一)學士部
1.建立特殊教育基本專業知識、信念與態度
- 能具備基本理論知識,了解各類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及需求,並積極參與相關特殊教育活動,以培養適性揚才的理念與態度。
2.建立學科教學知能與特殊教育專業技能
- 能有效利用適當的評量工具與方法,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現況能力與需求,訂定個別化教育與輔導計畫。
- 能因應學生個別需求,設計課程、教材及教學活動,並在必要時做彈性調整。
- 能有效應用理論、方法、輔助科技與輔導策略,並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合作,以提升特殊需求學生學習潛能與表現。
- 能應用有效的方法與策略,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,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建立良好的行為。
- 能具有溝通協調能力,與學校行政人員、教師、家長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。
3.建立促進學生權益的能力
- 能掌握特殊教育脈動,瞭解相關法令規章,提供適當的資訊,以促進學生之權益。
4.建立問題解決與創新的能力
- 能具備特殊教育研究的知能與興趣,進行相關問題探索,解決教學問題,及創新教學方法。
- 能參與國內、國際相關交流活動。
(二)碩士班
1.建立特殊教育/輔助科技進階專業知識、信念與態度
- 能具備專業理論知識,深入瞭解各類特殊需求者特質及需求,並積極參與特殊教育及輔助科技相關活動,以培養適性揚才的理念與態度。
2.建立特殊教育/輔助科技進階專業技能
- 能有效利用適當的評量工具與方法,了解特殊需求者的現況能力與需求,訂定個別化教育、輔助科技應用、輔導、服務等相關計畫。
- 能因應特殊需求者個別需求,設計與應用課程、教材(輔具)、教學活動及服務內容。
- 能有效統整教學理論、方法、輔助科技與輔導策略,並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合作,營造正向環境,以提升特殊需求者學習潛能與生活品質。
- 能具有溝通協調能力,與家長、教師、行政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。
3.建立促進學生權益的能力
- 能掌握特殊教育/輔助科技的脈動,瞭解相關的議題,提供適當的資訊,以促進特殊需求者之權益。
4.建立問題解決與創新的能力
- 能具備特殊教育/輔助科技研究的知能與興趣,探索相關問題,創新教學與應用方法,以解決教學及實務問題。
- 能具備外文閱讀能力,積極參與國內、國際相關學術活動及學術團體。
(三)博士班
1.建立特殊教育/輔助科技進階專業知識、信念與態度:
- 能具備專業理論知識,深入瞭解各類特殊需求者特質及需求,並積極參與特殊教育相關活動,以培養適性揚才的理念與態度。
2.建立特殊教育/輔助科技進階專業技能:
- 能應用及發展適當的評量工具與方法,評鑑特殊需求者的學習與特殊教育方案的成效。
- 能因應特殊需求者個別需求,改良及研發課程、教材(輔具)、教學活動及服務內容。
- 能統整特殊教育與相關專業領域的理論與實務。
- 能領導、管理、溝通與協調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的規劃與執行。
3.建立促進學生權益的能力
- 能掌握國內外特殊教育的脈動與趨勢,分析、批判與發展相關的議題,促進本土特殊教育之發展。
4.建立問題解決與創新的能力
- 能具備獨立思考及研究知能,以解決特殊教育實務問題、發展理論及發表研究成果。
- 能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與外文能力,並積極參與國內、國際學術團體及相關學術活動,以促進學術交流。
四、學生專業知能發展目標與學、碩、博三教育階段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對應如下表。
本學系專業知能發展目標與三教育階段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對應表
✱ 本學系特色
本學系秉持特殊教育精神,重視因材施教與正向支持,讓學生能有效學習,更強調引領學生發展出對教育與研究的正向態度與由衷熱忱。以下具體說明本學系的三項特色:
一、師資多元、專業,可提供學生各類特教課程與國際視野
本學系目前有10位專任教師,均具國內外知名大學之博士學位,且皆學有專長,涵蓋各類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領域,包括:智能障礙、學習障礙、聽覺障礙、視覺障礙、自閉症、情緒行為障礙、肢體障礙、多重障礙、資賦優異等,以及輔助科技等相關專業領域。
各重要領域皆有2位專長教師,會相互協調課程教學內容;部分教師具跨領域專長,可支援不同類別課程跨領域開課,以滿足學生專業發展需求。
二、課程多元、統整,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、科際整合
本學系包括完整的學士、碩士、博士班。三個碩士班包含一般特教碩班、重度障礙碩班、輔助科技碩班,涵括輕度至重度障礙範圍,教學與輔助科技,因而課程與研究皆可以進行科際整合。而本學系與本校另二單位—特殊教育中心、視障與重建教育中心,具有密切合作關係,在專業與資源上相互支援,這些也都是其他特教系所少有的。
本學系的課程設計,藉師資專長多元的優勢,含括特殊教育各類別。課程強調整合與連續,並因應特殊教育實務環境的變化,強調融合、科際整合。此外,課程安排與教師教學亦重視理論與實務之結合,除了各類組的實習課程,其他課程亦常結合參觀、見習與實習等,或是志工服務融入課程內容的方式,加強學生的專業精神與知能。
大學部課程的安排,核心課程包括輕度障礙(輕度智能障礙、學習障礙)與重度障礙,另有四個副修課程,即,視覺障礙組、聽覺障礙組、情緒行為障礙組(含自閉症)、資賦優異組。碩博班課程的安排,目前除了基礎專業課程與研究法有關課程,另有各特教領域與相關課程,主要有輕度障礙領域(學習障礙、情緒行為障礙)、感官障礙領域(視覺障礙、聽覺障礙、視聽雙障)、重度障礙領域、輔助科技領域等;未來課程則擬以「融合教育」與「全方位學習設計」為核心進行規劃,再結合學生有興趣領域的課程與研究。
三、兼重助人信念與專業知能,正向支持學生
本學系為促成全部學生的最佳學習與專業發展,秉持每個學生都要成功、都可以成功的信念,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學生,對學生的輔導採取多層面的策略,讓學生從選課到修課過程,可以得到持續的學習指引、諮詢。尤其強調對於學生個別化瞭解,並因應學生個別特質與需求,提供正向支持。這是本系教師向所有師資生身體力行示範特殊教育的信念與知能。
✱ 學生生涯發展
一、大學部畢業生
1.就業:
本學系大學部學生畢業後,可依志趣從事教育工作,例如:國小特殊教育人員、特殊教育機構專業人員、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工作者,或是從事相關專業工作,例如: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、資優與創造力潛能開發專業人員、特殊教育行政人員、手語翻譯人員、定向行動訓練人員等。
2.升學:
本學系大學部學生畢業後,亦可考慮繼續在國內外特殊教育相關研究所進修,例如:本系三個碩士班(特殊教育碩士班、輔助科技碩士班、重度障礙碩士班)、其他學校的特殊教育研究所/碩士班,或是相關研究所進修,例如:復健諮商研究所、聽力與語言治療研究所、教育研究所、諮商輔導研究所、心理研究所等。
二、碩、博班畢業生
本學系碩、博班學生大多數是在職的特殊教育人員或相關專業工作者,碩、博班的訓練讓碩博畢業生的生涯,可以達到下列目標:
1.原本工作的專業品質更精進,視野更開闊。
2.擴展工作職種選擇,例如:輔助科技評估與應用、資優與創造力潛能開發、重度障礙教育、特殊教育相關行政管理、身心障礙相關服務等。
3.從事學術研究工作,或是高教教育工作。
✱ 未來展望
一、教學重點:
本系現有師資可提供智能障礙類、資賦優異類、聽覺障礙類、視覺障礙類、學習障礙類等特殊兒童之教育 。並新聘語言障礙、情緒障礙等相關專業師資,以期學生在選課上有更多元之選擇。
二、學術研究:
89學年度開設「特殊教育碩士班」,90學年度增設「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」,95學年度增加「輔助科技研究所」及「重度障礙研究所」, 97學年度起,全國第一所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成立的博士班開始招生。 在人才方面,旨在培養特殊教育研究人員及相關團隊人員。在學術研究方面,加強與特殊學校或特殊班之教學實務改進之研究。
三、國際合作:
本校已與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(科羅拉多州)、喬治梅森大學(維吉尼亞州)、紐約州立大學Oswego分校(紐約州)、法國巴黎第、新加坡智源管理學院等七大學簽訂教育合作協定,本系已有老師依此協定赴喬治梅森大學及北科羅拉多大學訪問研究。目前亦正積極與西密西根大學(密西根州)洽談合作事宜。
四、校際合作:
本系已多次與臺灣師範大學、高雄師範大學合作研究之經驗。本系已有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和高雄醫學大學校際選課之前例,必要時將推廣為合作研究之關係。